关注公众号
农村改革的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
来源: 时政观察员 时间: 2019-08-15 点击量: 9902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经济社会体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严重的制约仍然是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所作的“最薄弱、最突出、最严重”的判断,道出“四化同步”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紧迫形势。改革是最大国情,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发展农业现代化是最大农情。
作为连续第十一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已下发,重点强调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但就目前来看,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四大矛盾: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与资源供给硬性约束之间的矛盾、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与结构性紧缺的矛盾、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的矛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的矛盾。不解决好这些矛盾,农业现代化就无法实现。
连日来,江西、河南、山东、湖北、甘肃、江苏等省相继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安排部署2014年“三农”工作,重点研究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措施。2014年1月2日,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徐州调研“三农”工作时强调,要以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总抓手,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村社会进步。江西省确定,2014年将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生产区。同时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力争3年内农民合作社覆盖50%以上的农户。各地要坚持用市场化理念和工业化办法,用“反弹琵琶”思维,市场引领、扎实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工程,实现种养业与二三产业紧密联结,延伸农业产业链。在甘肃省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2014年三项重点工作中,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位列首位,提出在四方面“下功夫”:下功夫夯实基础设施、下功夫强化科技支撑、下功夫创新经营体系、下功夫确保质量。而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则提出,以“四大工程”(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三山一滩”群众脱贫)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大省。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要强,科技先要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就要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正如《人民日报》1月9日评论文章提出的,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需要形成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机制,重中之重是创新六大机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农业科技进步机制、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农业经营方式、农产品价格形成和调控机制、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利用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开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