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传承不止息 薪火燃不尽 ——记长治市非遗文化“老杜黑砂锅”
来源: 张川 时间: 2022-05-06 点击量: 4979
在四面环山,依山畔水,七沟八岭的上党大地上,“老杜黑砂锅”盛名已久。
走进长治市上党区苏店镇贾掌村西头儿的一个院子里,看到一位黝黑黝黑的师傅正在忙前忙后,浇水、捏制、打磨,动作一气呵成,他就是老杜黑砂锅非遗文化的传承人——杜小建。刚三十出头的杜小建,在日积月累的劳作中,易显年老,也被村民称为老杜。
“这是今天的第一炉药锅。”作为第七代传承人的老杜胸有成竹地说道。放眼望去,地上陈列着五六十种品类不一的砂锅,一口口透红透亮,散发着金属光泽的黑砂锅正式出炉。
传承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传统技艺的继承与发扬除了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的坚守,也离不开紧跟时代步伐的创新。薪火愈堆愈高,文化才会愈来愈旺,传承也得以延续。
作为长治非遗的老杜黑砂锅,由明清时期的做坩埚到民国末期转为做砂锅,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老杜黑砂锅,选用当地特有的高岭土,含硅极高的砂坩土,含铁量极高的红粘土,经过炼泥、制坯、修坯、上釉等数十道工艺完成。2017年,根据环保要求,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老杜游走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学习取经,将千百年来煤炭烧制的方法,改为天然气烧制。其窑烧工艺采用独特的技术,分为强氧化、弱氧化、强还原、弱还原和保温五个阶段,成型工艺从传统的拍制到现代的旋压、干压成型……老杜黑砂锅在坚守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其实各地砂锅制作工艺大同小异,从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中,再到拿起自家砂锅,凭着是自己的一道道经验,一颗放不下的心。”老杜说道。
搭桥
春风摇曳,柳枝轻拂,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各个工作区域之间。十多年来,每有新人到来,老杜结合自身经验,必是手把手,一一教导,从不吝啬,让每位工人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好。
“这是客户早就订好的,过几天就要运走嘞!”张大姐一边搬运黑砂锅一边说。像张大姐这样的工人在老杜这里有10多个,她们都是本村人。在这里工作既离家近,方便照顾家里,又不耽误农事,同时还能有一份额外的收入,村里的人都很乐意来做工。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在老杜黑砂锅工厂劳作的村民每个月可领取3000多元工资,实行多劳多得的报酬方式,让大家伙的心里头有了奔头。
“我这里需要的工人也不是大数目,但是能解决村子剩余几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来此干活的大部分是贫困户,能多挣一点是一点,争取让大家一起富起来。”老杜满怀信心地说道。
随着老杜黑砂锅的传统手工技艺被世人熟知,大伙的日子都越来越好。对外销售人员欣喜地说:“老杜带领我们一起奔小康,这样的幸福日子真是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坚守传统手工艺的压力下,老杜黑砂锅一直秉承手工制作,将非遗技艺代代相传,现代 “工匠精神” 被赋予了以创新为导向、以技术为生命、以质量为追求的新内涵,老杜黑砂锅正用自己的热忱、心血与坚守,续写着中华文化的新篇章。